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,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,作为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,“饮水安全”一直是热门话题。
而今,白水县始终把饮水安全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常抓不懈、紧抓不放,围绕饮水安全目标,持续推进智慧化提效能、规模化提覆盖、便捷化提服务“三化三提”工程。截至目前,累计投入 2.15 亿元,将 186处供水工程整合为 81 处,60%的村庄实现双水源覆盖,供水保障率 95%以上,自来水普及率99.95%,水质达标率 100%。

白水县尧禾集中供水站
建成于2014年的白水县尧禾集中供水站,利用铁牛河水库作为主水源,连通周边7眼机井为补充备用水源,实现双水源保障,并于雷牙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互为备用,不仅让尧禾镇、杜康镇、雷牙镇等23个行政村4万余人实现了“饮水甜”,而且还肩负起了白水县城的备用水源任务。
进入尧禾集中供水站生产车间,两排一米多高的滤水管吸引着众人的目光。“这是2021年增加的80立方米超滤净水处理设备,可以在原来自来水净化处理的基础上,将更细的颗粒物等杂质进行过滤,从而提升水质。”尧禾集中供水站站长张振仓说,我们站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实行智慧化、自动化,实现农村水站手机软件实时智能监测。
据介绍,近年来白水县依托智慧化建设共建共享,推行规模化集中供水站“以大带小”管理模式,通过对偏远单村供水站进行升级改造,建设单村无人值守水站,从而实现对饮用水源地远距离、大范围、全天候、可视化监控,有效提升监管效能,保障水源地安全。
李家塬单村智慧化水厂
李家塬单村智慧化水厂是白水县第一个无人值守水站,该水站引入全自动制水在线系统,实现农村水站手机软件实时智能监测,能够及时发现水位异常、水压不足等问题,实现以“科技站岗”替代“人为值守”,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效果。
尧禾镇李家塬村地处铁牛山深处,18个小组303户分散居住在“三沟四梁”沟壑之间。一怕干旱,二怕酷暑,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实的写照。
“前些年,吃水靠的是地窖水。后来,村里自建高位水池,但是水质难以保证,拉回来的水靠自然沉淀。”7月29日,白水县尧禾镇李家塬村党支部书记丁久旺坦言,村民务农是第一位,拉水是第二位。一年到头最期待的就是下雨天,下雨了就不用去找水了。下一次雨,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接满水,地窖就用来存水。
李家塬水厂无人值守系统
2020年,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,李家塬单村无人值守水站投入使用,村民吃水难的日子一去不返了。丁久旺依然记得当年通水时激动人心的场景。“李家塬水厂供水及时正常,水质好,水量旺。水龙头一开,自来水哗哗哗就流出来了,方便得很。”丁久旺说,现在和以前比,可以说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
不仅如此,白水县依托现有的水源条件,依托“千吨万人”集中供水工程,通过管网连通、水源互通建设,通过区域内水量相互调配和补给,有效解决了供需矛盾,使供水不足的地区逐步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,全面构建农村供水“同源、同网、同质”服务体系,充分保障群众喝上方便水、放心水。
“正是由于缺水,我们才千方百计实施双水源。”白水县水利局副局长孙春莉说,我县紧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聚焦短板弱项,加大投入力度,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上,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,增强农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。